繁體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上收藏 > 3.其他收藏 > 详细内容
知青回忆:回家
发布时间:2012/9/2  阅读次数:1679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
  

难忘的回忆(十六)回家

作者:原曲峨公社黑城村北京知青杨延年       来源:大宁网

回家,对于每个知青来说都是盼望己久的事情。从68年12月我们到山西大宁山区插队的三年里,我回了三趟北京的家,基本上一年回一次,一次在家住三到四个月,然后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又回到大宁,再在农村生活八个月,基本上做到在农村认认真真做人,踏踏实实地劳动锻炼,保证在农村生活有着落,能够做到自食其力。
       刚到农村的时候非常想家,从小在城市生活,受爸爸**的疼爱,长到17岁没有出过远门,没有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,虽然家里每月寄来10元钱生活费,但是路要自己走,生活要自己过,尤其是劳累和生活没有着落时,大家都非常想家,每月都要写几封信述说自己插队的情况,每天都在盼望家里的来信,我把家里的来信看成是一种期望和安慰。初到村里时,每个知青都自己哭过,有时看到家里来信时,有时生活遇到困难时,有时一个人在空空的窑洞里,有时在村边路旁的小树林里,哭是一种解脱,是一种发泄和对痛苦的延续,通过这种延续可以得到自我的安慰。
       从大宁回家是比较辛苦的过程,但是大家为了早回家,一切艰难困苦都能克服过去,每次我们回家首先要了解大宁到临汾的长途汽车是单日还是双日,冬天是否遇到雪天,夏天是否遇到雨天,会不会出现断路的情况,这一切都要考虑到否则你赶到县城没有车或断路也走不了。我们每次回家都会期待这个日子,在临行的几天里,要做一些准备,看是否能给家中带些什么东西,村里的小米或绿豆之类的东西,还要将箱子行李收拾好托付给老乡关照好,提前给家里写信预告在什么时间回北京,收到家里邮寄的路费,一切都准备好了才会动身。每次回家我们知青都要走20里地提前一
天赶到县城先去买汽车票,到邮局给家中拍发电报,才能踏实去小饭馆吃碗面条,初次到县城没有亲人和朋友,又舍不得花几元钱住小店住宿,只能露宿汽车站或街头,也许那位知青关系铁能在县城认识个干部,还能有个落脚的地方。但是在我们农村插队的时侯举目无亲。当时山区的长途汽车很少有轿车,大部分或者基本上是卡车即载客又载人。
       冬天我们要忍受寒冷和道路的颠簸,路上所停车休息的地方可以解决吃饭和方便,大宁到临汾133公里要走五、六个小时,到临汾已是下午二点左右。汽车到临汾地区后,我们见到了小城市的场面,人多车多比偏僻的大宁县热闹了许多,立时觉得还是生活在城市好,也觉得自己土多了。夜里有时在火车站台上看到奔腾的火车头迎面而来都感到惊奇,都会感到大城市的美好。
       当年,铁路交通是我们回家的主要交通工具,从临汾到北京没有直达火车,往往要经太原中转才能回北京,一般情况回一次北京要三天的时间,即第一天下午到大宁县城,第二天下午到临汾地区,夜里一、二点挤上拥挤不堪的火车,第三天早晨到太原,然后赶上开北京的火车,晚上九点左右回到北京。哥哥和弟弟每次都到车站接我回到久别的家。回家做火车也是比较艰难的事,每次回家我们都带不少山西的土特产品、买几只鸡杀好了包装好,也算是我对爸爸**的一点心意。
       临汾到北京的火车车次少,而是都是在夜里的过路车,人多挤不上去,想挤上火车是比较难的,往往要经过拚杀才能卸千斤,有时就像在文化大革命大串连的景象,几个人在车门挤,下边向上推,有时从车窗中跳进去,冬天挤上火车不出身汗是不行的,就是挤上火车也要站到太原。有一次,我们几个知青好不容易挤上了开往太原的慢车,为了赶上西安直达北京的快车,就赶在火车到介休之前在介休下车,谁想在介休上车的人更多,而且不给中转签字,结果眼看着快车经停介休而不能走,真是急人。后来我们又转乘了慢车才回到北京。时间却晚了一天。
       回家的心情是美好的,插队的几年父母看到我从山西回来非常高兴,终究分开了数个月,看到我每次回来身体非常消瘦,想到在农村什么也吃不着,就尽可能想办法改善生活,让我多吃一些吃饱一些,身体养的好一些。60年代我的家庭生活状况不是太好,主要依靠爸爸**的工资收入生活,但是家里兄弟姐妹五个都要生活、开消,100多元钱是比较紧张的,加之,爸爸每个月还要给浙江老爸寄钱,哥哥、姐姐年令越来越大,家里也要为他们结婚准备,但他们还是想办法满足我的要求。让我永远不能忘记,爸爸**的辛劳和可邻天下父母心。我每次回京,尽可能换上好衣服,但还是能带回一些小虫-虱子和跳子闹得家中不得安宁,我每次都将内衣开水煮一下,也算彻底消灭干净。
       回家的日子是短暂的,往往过完年天气暖和了我们这些知青在家也就呆不住了。说起每次回山西的准备更是让家里费心思,由于当年生活日用品都是凭本供应,什么也买不到,家里常常在平时就给我准备了大油、大米、挂面,每次回家都会带很多东西回去,满满两大提包,除了自己的准备外,有时还要给没回来的知青带东西,最烦的是带大米和挂面,一人一堆几个人就没办法带了。往往家里要几个人到车站送行,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。
       1969年夏天,我和村里的知青结伴返回山西,当时山西临汾两派还有武斗,加之临汾地区又发生暴雨,冲毁了许多公路桥梁,回山西的情况不太好,大家能否顺利成行谁也没有把握,只能碰碰运气。这次回山西爸爸亲自到永定门火车站送行,经过近两天的车程,我们在第二天晚间到达临汾,但由于就像我们预测的意外情况汽车站停发长途汽车,走不了只能耐心地等待,晚上没地方住就露宿火车站,等了两天,听说从临汾回大宁近期很难,若回大宁还有两条路可以走,一条从襄汾县到乡宁回大宁;一条是从洪洞县绕道回大宁。大家在权衡之后决定走洪洞,但是到了洪洞后仍不能走,我们在车站住了一夜后,决定经霍县到汾西县去找在汾西县插队的知青,一来通过汾西走隰县回大宁,二来去看望同宿舍的好友。
       这次绕行路是比较顺的,我们在中午到汾西县城后没有停,就扛着我们的东西直奔小华插队的村庄,汾西县城离子华插队的村有30多里路,我们一路没休息在天将黑时赶到他落户的村。他见了我们几个人突然到来很高兴,问长问短非常亲热,急忙张罗做饭安排住的地方,那晚上我们聊到很晚很晚,睡的很深很深,从北京出来有四、五天没很好睡觉。子华插队的村比我们村富裕,村里有煤矿,烧煤不用愁,一担煤才几毛钱,非常便宜。
       我们在子华处住了二天后,经多方了解回大宁的路线,我们一行六人又踏上了回大宁的不归的路,第一天我们翻山越过紫荆山住在隰县的克城公社,我们的女知青向公社领导说明情况就住宿在公社,利用公社的食堂吃我们从北京带回的挂面。第二天,我们顶着炎炎烈日顺着干涸的河滩走在通向大宁的路,中午我们在隰县午城公社巧遇开往大宁的卡车,终于到了县城,又走了20里路回到了我们第二故乡。这次意外的旅程前后十天,经历了不平凡的艰辛和劳累,徒步返回但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回忆,也证明从汾西回大宁的思路是对的,不过这仅仅是回家的开始,今后每年都会这样下去。

  
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
考立佳提分网 | 版权所有联系信箱fozairenjian#126.com(使用时#改@  |  管理 

本站域名   www.kljtf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