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 > 宇宙生命新探讨 > 5.修炼与修行悟得 > 详细内容
负面情绪对修行的影响与对策
发布时间:2012/11/26  阅读次数:3677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     负面情绪对修行的影响与对策
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作者:承平       来源:蓝星新时代网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各种负面情绪是快乐的杀手锏,对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,对于修行者来说,负面情绪更是最大的阻碍,甚至对修行进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下面对于负面情绪的成因和消除方法进行简单探讨。
                 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第一部分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负面情绪是负面意识结合的产物,负面意识往往是负面情绪的前提条件,是人类情感习性的一部分。所谓的负面情绪主要指: 生气、悲伤、后悔、厌恶反感、牢骚不满、愤怒、嫉妒、冤屈、偏执、焦虑、紧张、恐惧、抑郁、压力感及不合适的性心理、过于兴奋与激动喜狂等带有不良后果性质的情感及意识,负面情绪使人整体上处于对抗状态,可能会引起一个人做出错误行为,造成业障的增加、修行层次的退步与身心的伤害。需要求心理医生去治疗,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。对于所有人来说,其首先还是对身体的直接伤害,这些不良情绪是百病之源,使人容易得脑血管系统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等,使人进入亚健康状态等,甚至引起各类肿瘤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这些不良情绪总体上表现为生气性质, 从医学角度来看,以生气等为主的害处有: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1、伤脑 。生气时脑细胞会工作紊乱,引起交感神经兴奋,并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。生气会加快脑细胞衰老,减弱大脑功能,而且大量血液涌向大脑,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,甚至会导致脑溢血。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,氧气最少,对脑细胞不亚于毒药,愤怒时的思维混乱就是大脑缺氧的明证。所以气愤之极,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,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,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2、伤神 。由于心情不能平静,难以入睡,致使神志恍惚,无精打采。极易进入亚健康状态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3、伤肤。当人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面部,这时的血液中氧气少、毒素增多。而毒素会刺激毛囊,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,产生色斑 、颜面憔悴、双眼浮肿、皱纹多生等皮肤问题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4、伤心。会引发心跳加快,心脏收缩力增强,血压升高,血液变黏稠。大量的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,会使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氧。心脏为了足够的氧供应只好加倍工作,一通乱蹦,于是心跳更加不规律, 出现心慌、胸闷的异常表现,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,也就更致命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5、伤内分泌 。生气令内分泌系统紊乱,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过多。甲状腺是身体中参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,当你感觉到热血沸腾的时候就是甲状腺受到刺激了,久之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6、 损伤免疫系统。一旦生气时,大脑会命令身体制造一种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“皮质固醇”。“皮质固醇”是一种压力蛋白,如果在身体内积累过多,就会阻挠免疫细胞的运作,让身体的抵抗力下降,甚至会让免疫系统昏了头去攻击身体的正常细胞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7、伤肺 。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,可致气逆、肺胀、气喘咳嗽,危害肺的健康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8、伤肝 。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,可致肝气不畅、肝胆不和、肝部疼痛。还会分泌一种叫“儿茶酚胺”的物质,从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使血糖升高,脂肪分解加强,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增加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9、伤胃 。气愤之际,血液上冲,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,蠕动减慢,食欲变差,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,严重时会引起胃溃疡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10、伤肾 。经常生气的人,可使肾气不畅,易致闭尿或尿失禁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对修行者来讲,负面情绪对修行者的危害更大,对修行者是一种最主要的阻碍,修行的目的就是修改个人的行为意识、 就是为了“断惑”(惑,即烦恼)。所以这些对个人行为意识起着决定性的负面情绪的有无,也决定了修行者的层次的进退。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: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一是造成正气不足而被邪气侵害。黄帝说:“自古以来,与自然环境有着息息相通的关系是生命的根本。天地之间,四方上下之内,无论是地之九州,人之九窍、五脏、十二关节,都是和自然之气相通的。”我们知道宇宙之所以能够有序运转,在于其稳定如一依规律而行,所以大自然之气清和宁静。人需要意志稳定,顺从这个规律。而负面情绪使人心智摇荡,修行中无法入静入定,难以与自然相通,而如果经常违逆天地人相通的规律,那么邪魔就有机会可乘伤害人。所以圣人就是能够专心致志、适应社会与自然,而通达于神明。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,就会内使九窍不通,外使肌肉壅塞,卫气涣散不固,这是自己不能顺应自然(宇宙法则)所致的伤害,负面情绪导致正气外泄,无法内归养阴并受到消耗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二是造成对正法佛神感应联系通道的阻断。我们知道修行的过程就是感应上正佛正神,相应能坚定信心才易于上升层次。相应的原理就是意识流的交流,即能量波的共振,但是负面情绪会产生粗糙杂乱的能量波(这种情况就与邪魔的意识流反而一致了,所以会相应到邪魔上去),产生干扰意识流,会阻碍在修行者与正佛正神之间,而无法接通信息。 因为真正的意识能量波是非常纯净和细致的振动波,只有双方平静的思维状态(需修习清净心和修定)下才能共同共振,接通彼此的意识流。在负面情绪下,甚至于无法正常的思考,这就是已经具有一定功能者(神通类)为什么在情绪不好时,无法正常发挥的一个原因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三是造成修行者层次的退转。人生活在社会中,负面情绪如影随形影响着人的快乐与幸福感!修佛菩萨就是要通过修习去除一切负面情绪与负面意识,成为一个极乐的人。修行者在修到八地菩萨以前,受到负面情绪等的影响随时会退转,八地菩萨是不退转菩萨,修到八地菩萨才能保证层次的稳步提高。但是绝大部分人间修行者没有达到八地菩萨那个高层次,所以易被负面情绪的左右难以提高层次甚至出现倒退,古德说的“一念嗔心起,火烧功德林”就是这个意思。因为人在大怒时阳气会与形体分离,且与正佛正神 阻断联系,而被置于邪魔的控制之内,等等因素造成了层次的倒退。
                  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第二部分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那么负面情绪是怎么回事呐?一个只求清净的修行者为什么也会有这些负面情绪出现呢?负面情绪的出现主要有四方面原因: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一是过去的累习所致。每一个人都是经历了无数世的生死劫难,生存的需要( 生物体的应急反应和防御机制)造成的一系列自私自利(即我执的一个原因)的不良习惯,人的负面情绪主要依附于这些潜意识里的人性的东西而产生出来的。即便是佛学中的“贪嗔痴慢疑”也是累习所致,与人陡增烦恼。所以负面情绪也是负面意识的表相,负面意识扎根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,是人性不完美的一面。而负面意识会招致不良信息,两者积累到一定程度(即姻缘成熟)就会造成(表现出来)负面情绪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其次是环境场的影响。环境有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区分,大环境是指人类处于的这个界的不完美性造成;小环境分别是你所处的国家地区及周围人群的文明程度,在什么环境下生活就会受到什么环境的影响(心性不坚的话),总之,人类所处的环境都是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缺陷,你的负面情绪也是这个环境的影响所致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其三是业障造成的。在人的一生之中,人类自己制造了很多业障(几乎没人能够避免),这些业障在姻缘成熟时就会制造麻烦,让你产生一些负面情绪甚至灾难。还有是欠别人的因果债,所以易因他人“受气”,有时候受气甚至是莫名其妙的,这就是因果债。

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第三部分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对于负面情绪如何扫除,以便从负面情绪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呐?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首先,一定要求佛神帮助。所有的不顺利、不如意、不快乐、病灾皆是业障太重引起,业障是负面情绪的一个根源所在。对于业障和“邪魔”的祸害,靠自己修行集功德等方法去祛除往往是来不及的,只有求佛才能最快的解决问题。如果是业障太重,即拜地藏王尊菩萨消业;诚求观世音等尊佛菩萨佑护,摆正心态,既可消除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最后我们来讲一下从负面情绪的苦海中解脱出来的自度方法,自度就是把自己从负面意识中解放出来,变为正面意识,直截了当的来讲就是把人性中恶的一面驱除,让佛性成为意识的主导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首先最关键的是修持忍辱法门; 忍辱,从世间法来说,这也是一个做人处世、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。从出世法来说,它是一个了生死、出轮回的重要修持法门。这里我们用它来祛除负面情绪更是很奇效的, 如何修好忍辱来祛除负面情绪呢?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(1)、忍辱是什么?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来自什么方面对自己造成心理、生理上的种种痛苦、种种侮辱。包括不发怒,不结怨,心里没有恶意。别人骂我、打我,拿种种事情来冤枉我。应该怎么对待?这是一个修行上如何去除我知的问题。如果不能祛除我知,我们就会被我知障碍住了。百丈禅师说:“是非以不辩为解脱,烦恼以忍辱为菩提。”净空法师也说:“戒就是忍。”就是要求我们不该做的不做,真能忍的人才能认真持戒。忍辱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事,但需要我们慢慢培养,等真正能做到了,人生就是另一个开心快乐的新天地了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(2)、修行忍辱中需要正确摆正心态。我们遇到的一切苦难,以及来自别人的种种侮辱,要认识到这正是消除自己业障的好机缘。别人谩骂侮辱你时,应常想:这是帮你消业障呀!广钦法师说:“我们受了别人的攻击、批评,我们都应该忍受;即使是冤枉,也要忍受;还要感谢他,因为他帮你消除业障!”为什么自己做对了,别人还总是批评你,责难你呢?你应该这样想:是我在多生累劫中种有这个恶因;弘一大师教导我们说:“涵容(即包含、容忍)是待人第一法。”我们能用广阔的容量来对待人,再难处的人都可以相处。这样,就能破除我执,扩大心量,积累功德;也能消除分别心、嗔恨心、慢疑心、贪痴心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(3)、要相信因果,用因果规律去化解心结。我们都生活在因果关系的网络里。因果关系网络就是业力之网,身、口、意三业造作的业力虽然看不到、摸不到,但却有很大的力量。我们生从哪里来?死往哪里去?都是受业力所支配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能接受一切,就会接受福报与恶报,福报享尽,恶报受尽,这就叫“苦尽甘来”。了解了这些就能解脱负面情绪的影响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(4)、建立因缘观和慈悲观来修好忍辱,以忍辱化解之:佛教讲的忍辱是建立在大智慧、大悲心的思想基础上,是用因缘观、慈悲观作为做人处世的基本观点,一切事物,一切人际关系都是因缘关系。所以学佛的人要用因缘观看待问题;离开了因缘观,就很难正确处理一切问题。特别是佛教提倡的忍辱与世间的忍辱不同。社会上讲的忍辱是强迫性的,虽然说这件事很生气,但又不能不勉强忍下去。所谓“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。”就是把愤怒的火焰埋藏在内心深处,等待时机来了再报仇。这是很险恶的,这是种三恶道的因,怨怨相报,永远无法了结。再说慈悲观。佛教提倡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。”佛陀曾对阿难尊者说:“我们只能用悲心对待仇恨,绝不能用憎恨心去对待。”这一教导,体现了佛教的同体大悲精神,是忍辱的思想基础。总起来说,佛教忍辱的思想是建立在因缘观和慈悲观的基础上。明白了这一点,才能忍受一切,接受一切。做到此才能去掉小我,扩大心量。心量开阔了,嗔恨心、报复心才可以得到逐步消除,才能修好忍辱,自然祛除一切不良情绪,成为一个快乐的人,这样才能了生死,出轮回,修成正果。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其二是以慧断惑:负面意识就是惑的表现,负面情绪就是其果,所以要断除负面情绪就必须从断惑做起,断惑靠的是修慧。 修慧可以从调心、修清净心、修定去逐步深入,最后由定升起智慧。而一切烦恼皆因智慧产生而“断惑”(惑,即烦恼)。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其三是创造良好的环境;每一个人的意识都在制造一个互相影响着的环境场(一切都是心识所造),良性意识可以造就良性的环境场来影响周围的人,需要大家从我做起,从努力改变身边的小环境做起,并利用大家的共业来改变我们的大环境,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,人人都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!以此来尽量减低我们的负面情绪的出现。也可以用培植自己的福报,减少负面情绪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总之,所有的负面情绪是我们修行者的绊脚石,我们必须去认识它,重视它,超越它,让绊脚石变成我们前进中的垫路石。祝愿大家都能断惑生慧,有一个开心、快乐的人生……(2007年11月1日     作)  

原文地址http://www.lxxsd.com/Article.asp?id=502

请转载时注明来自蓝星新时代网及地址

来源:蓝星新时代网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
考立佳提分网 | 版权所有联系信箱fozairenjian#126.com(使用时#改@  |  管理 

本站域名   www.kljtf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