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立佳提分网 | 版权所有| 联系信箱fozairenjian#126.com(使用时#改@) | 管理 本站域名 www.kljtf.com |
佛教轮回学说的重要依据——业因果报
现代汉语中,“作业”、“造业”、“事业”等词被频繁使用,但知道它出
自佛教典籍的人并不多。这些词语中的“业”,本为梵文“羯磨”的意译,被认
为是延续生命进程、推动生死轮转的直接动力。业力因果是轮回说的重要成分。
高僧印光法师曾说过:“世间之事,不出因果二字。”
佛说,我们凡做一件事,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在种因,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
量,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。
我们的生死轮回不休,也有一股力量在牵引,这便是业力。佛家讲业因果报
定律为这五种:善恶业因必生同类果报;自作自受,不由于他;业因多类,果报
五种;果依众缘,报通三世;业由心造,回转有道。
据缘起法则,“此生则彼生”,因必生果,什么因生什么果,尤如车轮碾过
,必留辙迹。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种善得善,种恶得恶,不会乱杂。同类因必
生同类果报,恶业必生恶报,无有错谬,丝毫不爽。这是像物理、生物等科学的
定律一样的自然规律,不会因人们不认识它、不相信它而失效。
业因生出的果报,分为五种:一现法果或叫士用果,指当前现世就可得果报
,如学习了技术,从事工农业,现前便能得到果报利益;二等流果,指同类因果
相续,有如同一河流相续而流动,抽烟会形成难以禁绝的烟瘾;三异熟果,果报
成熟于人的来生后世,使人流转五道六趣,佛说人一日一夜有84000念,每一念都
可以牵引出一生至多生的异熟果,有的是一业所致,有的是多业所致;四增上果
,指众生的业对其生存环境发生作用,包括地域、时代、气候、物产、人缘等等
,这都是众生的业力所感(这条很符合现代的环境保护原则)。爱护环境,便得
物产丰富,丰衣足食的正报,作恶业,便会招致不好的生存环境;五与他增上果
,指一众生所作的业对他的亲属、他周围的人乃至社会所产生的影响。
直接影响人生死轮回的善恶果报,通常在佛经中说得最多的是十善业、十恶
业。十善为:“杀生、偷盗、邪行、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、贪欲、嗔恚、邪
见。”十恶则反之。其中前三种为身业,中间四种为口业,后三种为意业。在《
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中多有阐述。
一个人若既行善又作恶,叫善恶杂造业(黑白业),其善恶各自生果报不可
能互相抵消,不可能用行善的方法消灭恶业之恶报,恶业再大,也不能消灭其所
作的善业的善报。有人说,作恶的人还在享福呢。那是他行了前善,现在得报,
现在作了恶因,恶报在后面。但人若知佛法,掌握了业力的因果规律,悟出业由
心造,可由心转的本质,再加上殊胜增上缘等,便可以利用因果律进行回转。
虽然佛也不能改变因果律,但如知因果律,知道“果须众缘”方能生出的道
理,创造条件阻碍业果之出生,便可转移业报。
业性本空,空故可转。业由心造,心这个东西,在佛家看来是世间最为灵妙
、最不可思议、力量最大的东西。业力虽大,虽不可思议,但不及心力之大,不
及心力之不可思议。心,无形无相,却具有创造一切的奇妙能力,潜在具有诸多
不可思议的功能、智慧。
心力虽大,心性本空,与本性空相契合的智慧心,即真实、绝对,超越时空
,不生不灭,超越了因缘生灭的因果界,具有消融一切的巨大力量。有佛经云:
“证实相,无人法,刹那灭却阿鼻业。”即应堕入阿鼻(无间)地狱的极重恶业
,也可因心与实相契合,证入无人无我一切皆空的境界中,于一刹那间被融化消
灭。
“佛即是心,心即是佛”、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就是概括。
中国禅宗门下,流伟传着一则著名的“野狐公案”的参禅故事,就是说业报
是否可消转的道理: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,每日上堂,见常有一
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,听毕随众僧散去。有一天,众僧散去后,老人独自留下
来,百丈乃问:“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何人?”老人回答:“我于过去迦叶佛出
世时,曾住此山为大禅师,有学佛者请教:‘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吗?’我
答:‘不落因果’。因为答错,遭受恶报,堕为野狐,已经五百年了,今请大和
尚代作一正确答案。”百丈说:“你只管问。”老人便问:“大修行的人还落因
果否?”百丈答:“不昧因果。”老人听言后大悟,告辞说:“我已脱野狐身,
住在后山,请求能按送亡僧的仪式烧送。”百丈乃命维那师(掌管僧众秩序的僧
职)敲钟召集从僧,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,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
。
“不昧因果”与“不落因果”虽然是一字之差,但这“昧”字非常关键,肯
定因果律不可超越,只能如实认识,意为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
楚。
据说摩诃目犍连、狮子尊得,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,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
主的门,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