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 > 名人说文化 > 5.健康知识悟得 > 详细内容
增勤法师:人做成了,人才有希望成佛
发布时间:2009/12/17  阅读次数:3784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
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人做成了,人才有希望成佛

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今年流行一个词,叫“寂寞”。看的不是书,是寂寞。吃的不是饭,是寂寞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因为没有,所以寂寞。没有,不是因为物质太少,而是因为心灵太空。一位朋友对记者讲,他学佛的原动力来自“对生命的不安”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人的一生,深受欲望所累,各种“不安”令身心无法安宁。寻求一种让身心解脱,让心灵安适的途径成为一些人孜孜以求的主题。佛教的产生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土壤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很多人都想成佛。佛在哪里?怎样才能成佛?生命无常,幸福是在来生,还是唯有当下?在高僧大德眼里,佛教的真谛又是什么?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召开前夕,本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大慈恩寺方丈、西安市佛教协会会长增勤法师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佛教真谛不胡思乱想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大慈恩寺现在被雁塔北广场、南广场围在其中,音乐喷泉、人声鼎沸,如此之“闹”,不妨碍你们安心修行吧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这要看怎么去认识。释迦牟尼佛这样讲过,“娑婆(指人类世界)无有清净地,自心无波便是禅。”不管你在闹市区也好,在山林里也好,如果心能静下来,不被外界影响所惑,你就会平和安静;如果你心不安,心不静,就是在山林里,你的烦恼、你的妄想,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,也会让你待不住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释迦牟尼佛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妄想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是啊,妄想就是人烦恼的根源,人对世界,对物质,对生活有极高的欲望,妄想就多,妄想多,活得就很烦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我看过一些资料,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顿悟后发现了人生真理,但是他不好意思把所悟到的真理告诉别人,怕别人耻笑,因为他觉得太简单了,以至于自己都不敢相信。他悟到的真理的核心就是五个字:不胡思乱想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  增勤法师:释迦牟尼倒是不怕人们耻笑的,不过你对佛教真谛的总结是对的。其实佛教的真谛都很简单,做人能做到不胡思乱想,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明安详,烦恼痛苦也会随之而去。佛教的真谛就是消除人心中的妄想,不胡思乱想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可是您20年的修行也没到家啊,因为您现在还有很大的“妄想”,就是想让佛教走向世界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(笑)如果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的话,应该说这个妄想是一个正念,因为我现在不是为自己追求什么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   你吃得特别好,山珍海味,人世间美味佳肴你都饱尝了,但是你还是你;我今天吃的粗茶淡饭,我今天还是我,日月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公平的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学佛,读经是必不可少的。佛经大概有多少卷?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有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卷。这里面蕴含着很多智慧。感冒了,我们会找大夫开一个治感冒的药方,再买一点药,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就是一个大医生,他就是为众生开了八万四千个药方,疗我们八万四千个疾病,病好了,毛病也都改掉了,大家就"有希望"成佛了.

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学佛,最主要学什么?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应该是学佛的智慧,学佛的精神,从凡夫到觉者的精神,不屈不挠的精神,征服了烦恼,放下了自我,去掉了人生这样那样的毛病,就"有希望"成佛了.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玄奘法师有这么多尊贵的称号,还是那么多的“家”,您在玄奘法师工作“战斗过”的地方做方丈,压力大吗?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大啊!梁启超先生说玄奘法师是“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”,是千古一人,他把玄奘法师称为历史的一个标杆。我们没有一个能超越玄奘法师的,只能在他的门下努力地学习,认真地做事,按照他的精神去把佛教的事业做好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玄奘法师26岁第一次到了长安,我没记错的话,您正好也是26岁进入佛门。佛教讲因缘,这可能就是因缘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清华大学国学班的同学问我,说你是怎么进入佛门的?我说是“不知不觉”走进了佛门。他们还问我这些年在佛教里面怎么生活,我用4个字回答:“糊里糊涂”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  记者:一个是难得糊涂,一个顺其自然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  增勤法师:无妄想就无烦恼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人生最怕“勤”字,您还是勤上加勤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(笑)一个人,勤快也容易,懒惰也容易,关键看你怎么去面对生活,怎么去面对人生。对有理想、有抱负、有奉献精神的人来说,勤快就很正常;如果一个懈怠的人、懒惰的人、没有抱负的人,勤快对他来讲就像翻山越岭,很艰难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佛法规范人们的心,世法规范人们的身、行为,佛法治心,世法治身;一个治里,一个治表;一个治本,一个治标,标本兼治。如果每一个人都能遵纪守法,诸恶莫作,世界上这些法律法规都不存在了...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看来学佛并不难的,难的是学佛的人没有悟到真谛。其实您的名字已经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成佛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(笑)勤上加勤,持之以恒,多行善事,你就会成佛,或者已在成佛的路上。

...

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“贫穷不是佛教”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过去“行到水穷处”,方见“禅房花木深”,现在很多寺庙已经地处闹市的中心,成为城市居民“隔壁家的邻居。”您觉得,“佛”与“俗”如何更好地相处?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应该正确地面对,因为佛法是因众生而存在,不是众生因佛法而存在。众生有了这样那样的烦恼,需要佛法来解救他们,拯救他们心灵的时候,你离他们而去,那么佛法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。如果我们都选择幽静的地方,远离闹市,远离众生,佛法的存在就有很大的困难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如果远离闹市就无法知道众生有什么需要、有什么困难,怎么普度众生?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是这个道理。所以说佛法不能离世界,不能离众生,如果离开世界、离开众生去寻求解脱,寻求觉悟,那是不可能的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您常上网吗?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我经常浏览网页,(笑)这也是我了解众生的一个重要渠道。我经常在思考佛教的当代价值,一千多年前,我们的祖师讲过这样一句话:“贫穷不是佛教。”

       记者:这个贫穷,应该不仅仅指物质?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增勤法师:是。要弘扬佛法,首先要饶益众生,使众生离苦得乐。当然,这个乐,也不仅仅指物质。因为众生在解决了生活上、物质上的困难之后,总希望去寻求精神上的满足、富足。“贫穷不是佛教”,我认为讲得非常好,非常切合佛教的时代精神。

来源:观世音菩萨基金会网站
上一篇:没有了! 下一篇:感恩佛祖(学诚法师)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
考立佳提分网 | 版权所有联系信箱fozairenjian#126.com(使用时#改@  |  管理 

本站域名   www.kljtf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