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世界古今文化与统一 > 1.传统文化 > 详细内容
探索生命逝去后的秘密(三)
发布时间:2011/2/15  阅读次数:4063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
  

  佛在人间网编者按:他们的研究还很肤浅,请以佛学为主,这里仅供参考。

     探索生命逝去后的秘密(三)

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 “国际濒死体验研究协会”女发言人丹尼丝·韦德在1977年曾遭遇死亡。
她说:“当我第一次听说其他人也有相似的经历时,我曾怀疑我们是不是都做了同一个梦。但这不是梦,这种事确实发生了,而且改变了我的人生。”
在韦德看来,想把这些经历上升到理性科学的高度简直是浪费时间:“这些体验听起来只像是轶闻趣事。你甚至无法用理性科学证明上帝的存在。对于这种体验能改变人、使人积极向上的方面,我更感兴趣。对‘濒死体验’感兴趣的公众也并不想得到具体的数据;他们想知道的是自己在地球上到底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。”  
“炼狱”和“幽灵”等阴暗形象,通常来源于体验者对于罪恶、恐惧及惩罚等的心理预期
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反对用虚无缥缈的理论解释“濒死体验”,其中最著名的当推西英格兰大学心理学高级讲师苏珊·布莱克莫尔。
在她撰写的《垂死生存》一书中,她比较推崇这样一种解释:具有“濒死体验”的人之所以叙述极为相近是因为氧气枯竭引起的生理反应。
她将所谓的“人死后的生命”称之为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“幻觉”,在物理学、生物学和心理学上都找不到证据。
至于这种经历对人的改变,布莱克莫尔说,曾接近死亡又最终活下来的人往往会变得越来越无私、对他人越来越关心。
她说:“我们都是生物有机体,以一种令人着迷的方式进化,并无目的性可言,脑子里也没有一个目标。”  
所有有过“濒死体验”的人都曾经历了一场愉快的历险,回来后感到温暖,回想起来又觉得虚无缥缈吗?《
基督教研究杂志》数年前对描述这些经验“阴暗面”的书进行了调查。
调查报告称,一些有“濒死体验”的人其实感觉“糟透了”、“很恐怖”,幸存者往往会掩盖这些痛苦的回忆。有一本书的标题就很能说明问题:《超越黑暗:我濒临死亡地狱边缘的体验》。作者安吉尔·费尼莫尔讲述了自己自杀未遂的体验。  
长期研究“濒死体验”的作家阿特沃特自己曾有过那种体验,并对其他人的经历进行过仔细的研究。
他说,约有15%的成人和3%的儿童感到进入了“恐怖的空间、荒凉的地狱边境或可怕的炼狱”,有时还能感觉到过去的“幽灵”。
她说,这些体验通常建立在体验者对于罪恶、恐惧及惩罚等的心理预期上。  
如何才能把科学方法应用于这一学科呢?英国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芬威克认为,以后的研究应当这样进行:在手术室里设置秘密目标,只有从天花板上才能看到。这是大部分“濒死体验”的有利位置。然后研究人员再要求幸存者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。  
对于死亡的秘密,人们总是怀有强烈的好奇心,所有人都乐于对此加以评说。但这次的研究表明,这一领域正日渐成为主流科学探索中的合法领域,只是尚未获得政府资助。
来源:无量光心灵净化工作坊网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
考立佳提分网 | 版权所有联系信箱fozairenjian#126.com(使用时#改@  |  管理 

本站域名   www.kljtf.com